2015年1月29日星期四

龍劍笙:念師恩.提攜後學演全劇《紫釵記》

戲裏乾坤FB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xiqukayee

阿刨(龍劍笙)作為任姐(任劍輝)的嫡傳弟子,剛於去年底演出25場《任藝笙輝念濃情》,紀念恩師逝世25周年,帶領兩位新進花旦(李沛妍、鄭雅琪)貼演師父戲寶《牡丹亭驚夢》和《紫釵記》的六折經典選場。

由於她深深體會到在雛鳳鳴的年代,若非初踏台板便得到恩師和梁醒波、靚次伯、任冰兒等前輩扶腋,令她可以更快吸收舞台經驗,就沒有今天的龍劍笙,所以阿刨希望能把所學所知,盡力教導新進演員們,延續恩師和前輩們為粵劇承傳的使命。

眼見戲迷反應極為熱烈,主辦單位新娛國際負責人丘亞葵又盛情邀約,阿刨終首肯於今年底(12月23日至翌年1月2日)再踏台板,假香港演藝學院演出全劇《紫釵記》(共10場)。

今次演出除了阿刨擔綱飾演李益,六柱的其餘五個角色都是應丘先生提出的以「全新人班」上陣,既有兩位花旦李沛妍、鄭雅琪輪流扮演霍小玉及浣紗,還起用梁煒康分飾崔允明與黃衫客,而曾在《任藝笙輝念濃情》飾崔允明的黎耀威則會改為飾演盧太尉,至於韋夏卿一角則選了一位新秀──文華,擊樂和音樂拍和則由高潤權及高潤鴻兄弟負責。

阿刨鑑於稍後完成造型照拍攝後,便要返回加國,到10月才回港籌備演出,故與丘生決定邀請有粵劇界二幫王細女姐(任姐的妹妹任冰兒)擔任今次演出的藝術顧問,令一眾新秀對《紫釵記》演出有何疑難問題時,可以得到這位演繹綄紗一角逾半世紀的前輩指導,阿刨笑言:「我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,有不明之處,也可以得細女姐教我。」
演員介紹 
龍劍笙 飾 李益(圖片來源:新娛國際)
原名李菩生,十六歲開始學藝,專攻文武生行當,師承名伶任劍輝及白雪仙。1961年首次在「仙鳳鳴」的新作《白蛇新傳》中演鯉魚精及仙女,1969年開始成為雛鳳鳴劇團正印文武生,經數十載磨練,造就個人風格,以藝載道。1992年暫別舞台移居加拿大溫哥華,至2004年,為紀念任劍輝逝世15週年重踏氍毹演折子戲《再世紅梅記之脫阱救裴》,及後再與梅雪詩合演《西樓錯夢》、《帝女花》及《龍情詩意半世紀》折子戲專場,2014年為紀念恩師任劍輝逝世25周年,致力粵劇承傳,夥拍兩位新進花旦李沛妍和鄭雅琪演出《任藝笙輝念濃情》。
 
李沛妍 飾 霍小玉 / 浣紗(圖片來源:新娛國際)
學藝十年,習花旦,獲粵劇名伶李奇峰(父)、余蕙芬(母)家傳授業。曾隨鍾麗蓉、薛亞萍及李美花等學習唱腔;隨楊敏學習基本功及武打身段;並隨俞美娣老師學習文場身段。2007年獲選在《帝女花》五十周年青年版演出長平宮主,從2010年起在大型粵劇《德齡與慈禧》飾演德齡B角,至今已七度載譽重演,其間亦先後在粵劇戲台的製作中擔演過多齣唐滌生名劇,2012年加入香港八和會館油麻地戲院場地伙伴計劃之粵劇新秀演出系列,三年來主演超過十個劇目。
 
鄭雅琪 飾 霍小玉 / 浣紗
於2000年參加「蘭亭社-裴艷玲京崑粵科班」,工旦行,初期藝名為鄭富琪,師承裴艷玲、郭景春,其後再隨劉洵、吳聿光、關世振等習藝。2008 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「中國戲曲(粵劇)深造課程」,正式投入專業演員的行列。主要參與「香港青苗粵劇團」、「龍嘉鳳劇團」及「嘉顯藝劇團」,主要合作演員為李龍及藍天佑,並曾參與多齣新編劇目。2012年加入香港八和會館油麻地戲院場地伙伴計劃之粵劇新秀演出系列,並在香港藝術節2013及2014年度的粵劇節目擔綱演出。
 
梁煒康 飾 崔允明(先)黃衫客(後)
自小秉承父親梁漢威真傳,初習生角,後轉攻花臉、老生,並反串老旦及彩旦,是六柱中丑生難得的人材,更拜高潤權為師習鑼鼓音樂,戲曲知識豐富。自1986首踏台板,即參與各巨型班的演出,並憑其豐富的戲曲知識,兼擅台前幕後的工作,是粵劇界大型演出製作團隊的中堅份子。近年更隨誼父阮兆輝學習傳統粵劇之排場演藝精髓,在「傳統」與「改革」兩份不同養料同時灌溉下,對演員、導演、舞台監督、燈光設計、音樂設計、佈景設計等各範疇均瞭如指掌。
 
黎耀威 飾 盧太尉
九歲開始隨文禮鳳習戲,工生行,2001年起利用課餘時間參與職業劇團的演出。2006 年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系後,正式投身粵劇界,同年參演香港藝術節「梨園朝暉顯光芒」,並升任為台柱武生。2007 年拜文千歲為其入室弟子,研習唱腔及古老排場等。近年積極參與各大劇團的演出,並曾赴海外多國作交流演出,2010 年隨香港八和會館參與「上海世界博覽會」粵劇演出。2010 年獲香港電台及香港八和會館頒發「粵劇青年演員飛躍進步獎(生角)」及香港藝術發展獎「藝術新秀獎(戲曲)」。

文華 飾 韋夏卿
原名李曄,家學淵源,得父親李石庵(前中樂團胡琴好手)及母親張才珍(桂劇名小生)在音樂和戲曲啟蒙。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,更獲京劇名旦胡芝風親授劇本編撰與舞台表演。2001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兩年全日制「演藝文憑(粵劇)課程」,後隨吳聿光及林錦堂等老師學習粵劇唱、做技巧,又修畢由香港八和會館主辦、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協辦的粵劇編劇班。一直負責為天馬菁莪粵劇團新編或改編劇目,並參與幕前演出及舞台製作。2012年加入香港八和會館油麻地戲院場地伙伴計劃之粵劇新秀演出系列,三年來主演超過十個劇目。 

3 則留言:

  1. 看了這幾位年青人的資歷,對這台戲更加期待,只要大家努力,認真地去演,一定是台好戲.網上有人質疑刨刨怎算承傳,難道一定要台下教才算?如果不一起演,他們又何來機會同一角色可演十多二十場?這經驗才是難得,今時今日的粵劇,如刨刨不同台,根本沒有可能演幾十場,希望他們珍惜這次機會,好好練習,將來再演定能更好.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這班新晉全是目下的精英,我只是未看過梁煒康,對其餘幾個,我十分有信心;有朋友看過梁的演出,說他頗不錯;所以,我極之期待這台戲。

      刪除
  2. 承傳可以用不同方式來表達,如身教、示範、授課甚至乎看錄像,祇要雙方覺得沒問題及達到目的便可。今次折子戲和即將來臨的長劇,笙姐選了用同台演出方式,可說是一個具體兼現實方案,因為笙姐是任姐嫡系傳人,又得兩位師父面授機宜,對當年眾多角色的感情、走位、交流等瞭如指掌,現在她把當年的演譯方式和情景,毫不吝嗇地向新晉解說,著實是擔起了承傳責任,別忘記,連雅琪也說過,原來她對任白知的很少,但其實她演過不少任白名劇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