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 看到電視新聞報導美國華盛頓有專業人士失業, 不願意領取失業救濟金, 寧可轉行去做三輪車車夫, 接載遊客穿梭旅遊景點及介紹有關景點的資訊與歷史等. 他們當中有大學生, 律師, 會計師. 其中一個受訪者說即使將來可做回原有的行業, 也會繼續兼職做三輪車車夫. 原因是自從擔任三輪車車夫之後, 對自己居住的城市更為熟悉, 當中亦樂趣無窮. 這一群原本坐慣辦公室工作的人, 現在每天日曬雨淋, 付出大量體力, 無論工作環境或工作性質皆與以往截然不同, 仍甘之如飴. 這份堅毅精神教人欣賞, 那份敬業樂業的精神同樣令人佩服.
圖片來源: http://www.azpedicab.com/
逆境是要自強不息, 而非要求政府救濟. 香港這邊廂有好多人領取綜援, 那邊廂卻有工無人做. 當然那些無人做的工不是甚麼高薪厚職. 俗語有謂"馬死落地行", 若果香港失業人士有美國這一群三輪車車夫的堅毅精神, 肯去做那些辛苦或厭惡性的行業, 無需申手向政府要錢, 尚可為自己挽回一點尊嚴. 看過一篇文章寫香港領取綜援的人不是因懶惰, 而不肯找尋工作, 而是那些 "豁免入息計算" 的制度造成障礙. 試問若果從開始沒想過要依靠政府, 那些制度如何造成障礙呢?
聽過在香港做生意的朋友說有求職人向他要求薪資以現金支付, 因為他/她是領取綜援的, 有收入, 獲發給的綜援金額會被扣減. 這是否心存欺騙政府之意呢? 假若有"心" 有力, 做一份工的收入不夠維持生計, 可以做夠兩份, 事在人為. 小時候的我, 生長在貧窮的家, 媽媽白天去工廠工作, 晚上還接一些工廠外發的工作回家做, 養大我們好幾個"化骨龍", 一點也不容易. 只歎現在的人沒有了六,七十年代香港人那種拼搏和堅毅的精神!
政府的福利制度是用來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, 而不是給人濫用的. 香港綜援制度是否存在漏洞, 令那些濫用社會福利的人有機可乘呢?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