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2月4日星期四

紫釵情緣代代相傳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kaaa/photos/a.155479014496819.31560.107253575986030/1121529497891761/?type=3&theater

Local Arts News: 紫釵情緣代代相傳 - 星島日報 (2016-02-02)
E07 | 文化廊 | 筆下張聲 | By 張結鳳

近年來龍劍笙每隔一、兩年便會回香港演出一次,每次至少十多場,但例必場場滿座。剛剛由二○一五年十二月延至二○一六年一月演出《紫釵記》,同樣爆滿。 文、部分圖片:張結鳳
⋯⋯
龍劍笙(阿刨)這回演《紫釵記》,打出扶植新人的旗號,選用兩位年輕的新秀:李沛妍及鄭雅琪,輪流演霍小玉和侍女浣紗。我看的那場由鄭雅琪演出霍小玉、李沛妍演出浣紗。阿刨演《紫釵記》我看得多了,最初曾看她和梅雪詩早期拍攝的電影版,後來也久不久看過舞台現場,她演繹的唐代詩人兼參軍李益,一貫書生才子形象,完全繼承師傅任姐風範。這番重看,由於不是「老搭檔」梅雪詩,整體感覺與前不同。
若是挑剔一點的說,有些生旦對手戲,似乎情感交流不足,並不如過去看的那麼感動。如大家耳熟能詳的《燈街拾翠》和《花院盟香》,溫馨浪漫之感稍欠奉;由低迴悲怨轉化為欣喜若狂的《劍合釵圓》,也沒有牽引心神的起伏情緒。演與唱都夠水準,很流暢,但就是止於流暢了,如同行雲流水,沒甚麼可回味的。這樣說似乎是有點苛求,畢竟花旦是新人,演得生動流暢已是不錯,更何況兩名新秀都已是大為進步,比我較早前看過她們的戲,表現成熟許多。按照她們的說法,因與前輩同台,得阿刨指導,演藝大進,加上是戲迷期待的重頭戲,想必她們對自己也有更高要求,辛勤苦練自是不在話下了。
唱詞鏗鏘有力
可以說,這番以舊帶新的組合,對培育新人肯定有好處。新人本身更是獲益良多,演藝圈若是間中安排一些這種類型的表演,也是好事。可是另一方面看,不能不承認培養人才實在是一個漫長的過程,雖說年輕新秀已經大為長進,但是與阿刨同台,演藝功力差距仍然極大。對觀眾而言,對手戲拍檔自然是勢均力敵者方顯得旗鼓相當,功力相等而又具備默契,自然會激出火花,令觀眾看得過癮!這種化學作用,不是規範嚴謹、有板有眼的唱做能一言以蔽之,而是難以言傳的,但是觀眾知道、台上的演員也知道,觀眾是否感動、演出是否有戲味,就在於此。
那麼是否新秀同台會令阿刨的光芒消減呢?倒也不必擔心。書生才子角色對阿刨已是駕輕就熟,年齡愈長則愈見沉穩,更能擺脫女小生的絲絲脂粉氣。難得的這次是既柔且剛,流露出以前少見的「官生」氣派,幾場李益與盧太尉的對手戲特別有戲味,《吞釵拒婚》的傷心哭慟、悲憤責難韋夏卿,爆發力驚人,氣場十足。《爭夫》一段李益與盧太尉「交手」、互相詰難,阿刨更顯得氣勢逼人,愈演愈好。
這又不能不讚一讚編劇奇才唐滌生,把一場《吞釵拒婚》撰寫得淋漓盡致,李益和盧太尉對詰一段,劇力萬鈞。唐滌生改編湯顯祖原著《紫釵記》,照例是比原著增添許多枝葉,其中着墨最重的是李益的一往情深,「誓死不向顯貴附從」。才子當官卻不負心,原是古典傳奇的浪漫理想,其實也反映現代人追求美善的良好願望。觀眾當然也知道這是現實中很難達到的,但愈是現實中罕有的就愈是寄託於虛擬的戲劇舞台上。粵劇《紫釵記》最後一場當盧太尉步步進逼一再要李益就親盧府,兩人有一段爽中板對唱:
(李益)我自有功勛酬恩典。(盧太尉)酬恩難卻半子緣、贅東牀。(李)非所願。(盧)交杯酒。(李)亦不甜。(盧):小玉若然遭病損?(李益):十郎削髮去逃禪!
每演至此,台下當即掌聲雷動。觀眾以熱烈的回應表示了對李益抗婚的支持,這顯示了戲迷的心理。由於粵劇的劇本寫出這樣鏗鏘有力的唱詞,所以李益的形象就極為鮮明,也極受觀眾的喜愛。
設帳授徒演藝傳承
這次我看《紫釵記》的情景毫不例外,當李益唱到「十郎削髮去逃襌」,當即全場叫好、掌聲雷動。是劇本極好,阿刨也演出極好,劇情至此,雷霆萬鈞。
阿刨年歲漸長,演藝不僅未曾褪色,更愈演愈有神采,堪稱傳承任姐藝術。可是,阿刨之後,更有何人?思之令人感慨良多。記得多年前阿刨和梅雪詩接受訪問,記者 問她們是否設帳授徒,將任(劍輝)白(雪仙)演藝傳下去?兩人異口同聲說不敢,謙稱自己仍未到家、仍然在學習階段云云,阿刨更直言請仙姐再收徒教授啦。我聽此言未免感到失落。任白在半世紀之前傾注半生心血,栽培了大批新人,組成「雛鳳鳴劇團」,至今雖則大多流散,也年齡漸長,但若「雛鳳」再傳藝「雛雛鳳」,代代相傳,絕妙的任腔、仙腔才得以生生不息啊。須知戲曲藝術的微妙之處,是要口傳心授的,以前的戲班中人,由從旁偷師,繼而得到大老倌賞識,登堂入室,手把手教授,才將戲曲的流派藝術精髓傳予新人。
近代的戲曲學習,偏向學院式,學員能學到正規的基本功,但若少了「跟師傅」這一環,流派唱腔就未免失色了。現時我聽一些新秀演員唱曲,雖說字正腔圓,但聽不出是何唱腔?這就缺少味道了。這問題如何解決?非我等普通觀眾能推動的,只能期盼處於轉接期的藝人設法了。
張結鳳,資深新聞工作者及文化研究者,現職編輯。業餘愛好文藝,近年尤專注戲曲。著有《歌劇與戲曲的文化薈萃》、《舞台偶像》等。曾兩度(二○○四、二○○七)獲全國戲劇論文徵文獎。

10 則留言:

  1. 沒有老拍擋的感覺,但有新鮮的感覺,很吸引人呢!(Jill)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看戲只求演出者表達到戲中人物的情感,新人或舊人,於我並不重要。舊人若果演到滑牙,又好看嗎?

      刪除
  2. 大家看戲的角度不同,對我而言,"新不如舊"在這裡不成立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看這台紫釵記,我會用滿足二字來形容,因為我從未看得如此滿足。過往只有笙姐的演出吸引我,去年我開始也看花旦,今年,劉公濟、法師、鮑三娘(尤其是李振歡)也很吸引,甚至胡雛那小角色也有戲交。我絕對沒有新不如舊的感覺,或許有人帶著懷舊情感去看戲吧。

      刪除
    2. Patricia@Melbourne2016年2月6日 上午2:29

      絕對同意

      刪除
    3. 現在同一段戲,我已很自然地揀新花旦看,她們演繹得很細緻,很用心。我看過新花旦以前的表演,現在的表演更成熟,我想除了時間的磨練,刨刨對她的影響也佷大呢,有很大的進步,很吸引人呢!(Jill)

      刪除
  3. 是的. 她們的進步即是飛躍的,原因何在,大家心知肚明.期待紫釵凡的DVD.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觀眾眼睛是雪亮的,優劣當可分辨。

      刪除
  4. 很奇怪…為何有些人到今天仍然只覺得龍梅是絕配呢?難道她們近10年沒有看過舊拍檔的演出咩。由西樓錯夢開始…至最近的再世,她的表演真的愈來愈不濟,聲沙、冇氣、吐字又不清……外形更不用多說……但為何卻沒有人出來說句公道話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公道自在人心,秒殺票房已是極公道的表態。正所謂沉默是金,其他形式的表態,徒惹筆杆或舌槍的交鋒。真心愛護笙姐的都想笙姐遠離是非,不會為爭一日之長短而作出抗辯。

      刪除